最近国企和民企的讨论很多,“跌成国企”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但是小组想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个认识:这一个市场上有很多机构在打着国企的名号招摇撞骗,拥有一家“国企”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一般来说遵循下面几个步骤就够了:
1、找一家国务院体系里的非主流事业单位,可以是子公司、孙公司、重孙、重重孙,反正现在企业穿透起来那么方便。而且这单位最好是上世纪改开初期弄的,现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那种,期间要是换过名字就更好了。
2、想方设法找到此公司的主要领导成员,成员上点年纪升迁无望的尤佳,专心抱大腿,软磨硬泡求个章。
3、拿着章以该公司名义注册集团公司,注册投资的金额必须高,千万起步,上亿最好,不然看着就不靠谱,把认缴制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再用新注册的集团公司发起一家管理公司,让集团公司做大股东,你做小股东,这样才可以发挥灵活机制。
4、后面的操作就很套路了,以管理公司名义去香港注册中字头集团公司,香港公司再回国注册一家中字头集团公司。这期间运作得力的话,还可以拿到一堆优惠补贴,获取超国民待遇,甚至挣点钱啥的。
5、壳子已经搞出来了,业务怎么做呢,自然是去各个地方找那些需要资源背书的人,去地方找当地土豪入股,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让他们用中字头名号迅速融资扩大,这几年见多了的金融营销手段,在这里得到升华。
6、结局是什么呢?似乎这些人活的都比普通人好,吃香喝辣的,业务挂了就跑路,业务不挂的时候,可能都是地方的座上宾。运气好的,说不定真能成为一家央企呢。
上面的小技巧看着像胡咧咧的段子,但这却是真实发生的事,小编仅仅是把整一个流程提炼出来了,就问你这操作6不6吧。小组今天跟大家扯扯这俩毁三观的例子。
中城建,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据官网所说,中城建成立于1990年,注册资本金31.05亿。在网站上,公司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既然给了神秘的股票代码,我们就先从股票代码开始看吧。翻了一下的历史公告,原来2016年中城建收了俊和发展的壳
大家再回忆一下小组提炼的操作步骤,香港主体已经有了,但如今又成了亚洲联合基建控股,市值只有十来个亿……
2016 年 4 月 25 日,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经公司股东会决议,惠农基金持有公司 99% 股权,原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由 100% 变更为 1%。
一般而言,国有资产转让的需要层层审批,但是公司仅经过股东会决议就完成了这么大的操作,说明公司可能在成立之初就钻了管理的漏洞,并不是真正走程序的那批企业。同时因为这个股东方的变化,触发了香港子公司债券“点心债”提前赎回条款,但是1.5亿本金未及时偿付,构成实质违约,但是故事还没有完。
2016年8月10号,中城建发布重大重组进展公告,宣称北京中冶投资有限公司已完成对中城建51%股权的协议收购,但是这个中冶也太山寨了,此中冶非彼中冶。此中冶为冶金人才资源开发中心投资的北京中冶,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大型国企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更不是央企之一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小组专门学习了一下某链接的描述,里面说的很清楚,经营管控已然浮现了重大问题,但是细节未明说。
根据最新的工商登记,中城建最新的大股东是中城建国际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此公司的大股东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国际有限公司,而一旦股权结构到了香港,就无法上溯到自然人股东了。这也是多次股权变更后的结果。
2016 年以来,中城建已发生了 20 余次债务违约,累计金额超过 200 亿元。江湖还发现,中城建居然还有马甲中城投,这年代的骗子真是太多了。
3、分支较多,公司层级较多,低层级公司喜欢引入地方性小股东,真·国企实力丰沛雄厚,不需要整这个;
最后大家老说套路套路,只有一个人骗人是没有说服力的,做活做全套,骗人骗到家。
一个牛逼的骗局,少不了给这些假央企们做评级的那些评级公司们,而且他们可能也不是你以为的那一个真评级公司。仔细看名字,真的不是拼夕夕吗
总的来说,类似假冒伪劣开票主体很难分辨,不过有个识假好工具(快贴网)已经做到了“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