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企业打假 难在何处(图)

发布时间: 2024-06-12 20:33:11 | 作者: 成功案例|

  这位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该公司的打假范围重点在温州,现在已经委托给了当地的一个中介机构负责打假维权。当记者提出想采访打假办时,这位专员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在他看来打假这件事不宜声张,关于打假的宣传往往会给企业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顾客群的流失。

  企业打假真的这么难吗?记者又采访了几家企业,结果是多数企业都对“打假”避而不谈,虽然也跟记者讲述一些企业的打假经历,但都反复强调不要透露企业名。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假冒伪劣商品过多会让我们消费者不敢买自己的产品,企业的销售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在“打假”和“经济效益”之间企业往往要谨慎选择。

  记者了解到,企业打假对职能部门而言同样很难有所作为。天津开发区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过去该局也曾参与企业打假的活动,但现在很少了。原因是企业自身不愿扩大影响区域,很少提出要职能部门介入,没有企业的申请,他们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他们一般只是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同样,对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部门工商局而言,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很棘手。天津开发区工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还不十分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商标和商号问题的条款不是很清晰,这也给工商局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举例说,几年前,一个内地公司在香港将内地某知名饮料商标作为其商号注册,而后委托内地工厂生产该品牌饮料,一时间市场上真假难辨,当原商标拥有者向工商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时,工商局却发现在有关规定法律中有关商标商号的界定、联系、冲突方面很模糊,给解决争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近几年,受理的企业打假案件绝大多数是采用调解方式来解决的,之所以这样,既与法官积极协调有关,也与企业不愿太过声张有关。”天津开发区法院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说。她谈到,企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商品本无可厚非,但当企业真的和制假者对簿公堂时,他们往往就会考虑很多,包括自身的企业形象、法律解决对自身销售的影响等等因素,所以很多时候都协调解决了。

  采访中记者看出,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购买假冒商品的经历,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服装光盘,消费者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正品价格太贵,比如名牌服装,有的则认为有些商品很难买到正品,比如水货手机,有些甚至认为假冒的商品质量比有的正品还好。

  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培育了一批购买和使用“假货”的潜在和忠实消费者,而正是这些人为制假售假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上某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各自为政、管理部门熟视无睹、政府机构地方保护,更为假商品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温床。

  一位市场管理人员和记者说,这样的市场环境从表面看受到侵害的只是个别正品生产企业,但事实上它伤害的是正规企业的生存环境,长此以往,最终受侵害的还是最广大的消费者。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