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北京服务”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制度性开放,国务院批复的“两区”建设第一批251项任务实施率已达到98%,近期国务院又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在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方面,出台地方法规和支持政策,外商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外资企业权益得到一定效果保护,外资服务制度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外商投资立法。“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多项突破性或国内领先的经验举措,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为固化创新成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外资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根据《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法律和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我局牵头起草了《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已于11月22日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条例》的特点体现在“四个突出”:突出保障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突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国民待遇、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方面与国际条约接轨对接;突出打响外商投资“北京服务”品牌,固化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和客户服务机制等;突出回应外商投资企业关切。
二是优化制度保障。市商务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组成清理工作组,连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专项清理,实现“现有现清、随有随清”,有效保持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向商务部报送外资企业对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意见建议,推动清单缩减。
三是强化政策引领。2021年发布《北京市关于逐步加强稳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从“两区”建设、总部经济、人才、税收、外汇等方面推出25项举措,逐步提升开放政策的知晓度、可获得性和体验感。2022年发布实施《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自由便利专项提升方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逐步优化自贸试验区投资环境。例如,推出便利企业跨境融资、完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优化在华境外个人薪酬购汇手续等措施。以告知承诺制为基础,试点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探索电子营业执照领取统一授权办理、实行“一照多址”“一证多址”“一业一证”改革等;围绕重点行业展业需求提速审批效率。
四是优化外资客户服务机制。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由商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分工协作,形成沟通交流、诉求解决、跟踪协调、部门协同等工作机制,逐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市级层面已组织7次外资企业座谈交流活动,一百多家外资企业、近二十家外国商协会参加,提出诉求建议均已办结。
“两区”建设三年来,制度性创新成效显著,政策服务措施持续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和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以来,北京实际利用外资567亿美元,占全国的近9%。今年1-10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73家,同比增长13.7%。
北京市立足“双枢纽”空港口岸开放格局和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大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全球领先水平,大力推进口岸营商环境改革。6年来,共推出33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口岸服务保障能力慢慢地加强,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双枢纽”空港口岸服务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首都国际机场已拥有冰鲜水产品、进口肉类等7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具备整车进口、保税进口等完善的口岸服务功能。大兴国际机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植物种苗2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已于2023年2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2类指定监管场地正在快速推进验收前的准备工作。随着大兴国际机场口岸功能逐渐完备,将逐步提升我市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是口岸信息化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集成标准版18大类781项功能,实现“总对总”对接28个国家部委,建设了7大类本地特色应用31项子功能,覆盖企业外贸办事、流程跟踪、金融保障、知识获取与数据服务五大核心环节,为进出口公司可以提供“商流+物流+通关”便利化服务。大多数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开发上线“冬奥会物资无纸化通关”功能,为冬奥物资顺畅、高效通关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以后大型活动提供便利基础。第二,推出“数据资产保管箱”并被商务部评选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十大最佳实践案例,截至11月底已为1378家企业上链存证管理近20类约1200万条业务单据信息,可提供包括通关单据、物流单据在内的多种贸易数据档案存证共享。第三,研发上线RCEP经贸规则一点通,便捷企业享受关税优惠政策。第四,实现京津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户体系互认,推出“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企业可登录三地任一“单一窗口”使用服务专区的空运、海运和铁运物流办事功能和数据应用服务,三地本地特色功能互通互用。
三是口岸效率显著提升。第一,大力推广“直提直装”作业模式。在北京空港口岸探索开展机坪“直提”创新模式试点,企业可直接在机下提取货物,提高通关效率。持续推广天津海港“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北京进出口企业在天津港采用此作业模式的占比10%左右。“直提”“直装”模式以及便利化措施逐步提升了通关时效,今年上半年,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比2017年压缩76.14%、91.47%。第二,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模式。全国首创跨境电子商务销售医药产品试点,指导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7家医药健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参与试点,建设7000余平方米的跨境电子商务药品专用库,试点企业业务实现迅速增加。推出“一次登记、一点对接、优先查验、允许转关、便捷退货”等便利化措施,快速推进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业务发展。
四是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建立统一规范的空港货运物流服务的品质标准,在天竺综保区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依托北京“单一窗口”试点对口岸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贸易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推动京津冀口岸服务质量“同事同标”。
国际贸易营商环境的优化为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协同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动力源。1-10月,北京进出口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6%,高于全国出口平均增速6.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0.3%,高于全国进口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面推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投资贸易环境建设,打造“北京服务”新高地。
第一,建立统一规范的空港货运物流服务品质衡量准则。首都机场集团制定发布《北京两场货运区作业服务质量标准》,对涉及提货、安检、出港、调拨等重点作业环节的8大类60余项作业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编制《货运区作业服务质量评价办法》《航司、货主服务质量评价表》,初步形成《货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约束,自我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天竺综保区在全国率先构建跨境贸易便利化服务标准体系,形成通用基础、运行保障、通关便利服务、保税服务、企业服务等5大标准分体系40项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成为首个国家级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单位。项目带动天竺综保区国家进口创新示范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医药贸易龙头企业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一批新企业先后入区落户,今年前十个月进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近40%。
第三,开展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依托北京“单一窗口”试点建立评价信息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经营能力、履约能力、活跃度、诚信等级、行业口碑等方面对口岸中介服务机构做综合评价。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口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第四,扩大信息可获得性。2023年9月,我局官网上线改版后的《跨境贸易便利化》专栏,企业可“一站式”查询国际贸易协定、法律法规、贸易便利化办事指南,进一步增强了贸易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
第五,推动京津冀建立统一规范的空港、海港服务的品质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层面的跨区域口岸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围绕优流程、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等方面找差距、提对策建议,推动三地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协同发展。